职场故事 职业规划 求职技巧 面试技巧
秋招通关指南:从迷茫到offer的精准路线图 :dart:

秋招精准攻略,从简历优化到面试技巧全解析,像游戏通关一样步步为营直达offer!:mag:第一步:锁定目标(选对战场):white_check_mark:行业选择:互联网(快节奏/高迭代)金融(高门槛竞争)制造业(稳基础/重技术)用SWOT分析法:你的优势vs行业需求:white_check_mark:岗位匹配:技术岗(硬实力说话)非技术岗(软技能制胜):video_game:第二步:系统刷任务(准备阶段):memo:简历关卡:数据化成果(例:"用户增长30%">"负责增长")关键词优化(匹配JD的"行话体系"):briefcase:笔试副本:行测题库每日刷(专业/技术)专业题突击(行业报告必读):necktie:面试BOSS战:STAR法则准备案例(情境-任务-行动-结果)反问环节设计(展示你的行业认知):alarm_clock:第三步:节奏把控(时间管理):warning:️重要节点:7-8月:提前批抢跑(寻找合适的职场教练,开启求职陪跑攻略)9-10月:正式批高峰(海投策略+资源内推)11月:补录机会(捡漏时刻+准备春招):bulb:终极Tips:设置"保底offer"(求职目标分层管理)准备6-8个"杀手锏"案例(适配不同岗位)建立"逐字稿"(记录面试复盘):rocket:现在行动清单:▢注册3个招聘平台账号▢寻找合适的职场教练,开启求职陪跑攻略▢预约1次模拟面试,以终为始找手感如果需要专业的帮助,欢迎链接我。我有+16年的职场经历,打通了高管副本。+6年的企业面试官经验,面过+500人。现在是一名专业的职场生涯教练,专注于求职陪跑,面试辅导,优势定位咨询,累计服务+100位客户,满意率100%。

2025-07-11 10:09:14      阅读  21      点赞  0

选工作就是选规则-职场平台选择秘籍

如何选择最适合你的发展平台?在职场中,平台的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不同的组织形态就像不同的生态系统,影响着你的成长、发展甚至生活方式。一、职场平台类型分析1️⃣机关/事业单位特点:金字塔结构,稳定性极强,晋升周期长但路径清晰适合人群:追求工作生活平衡、重视长期保障、擅长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人注意:创新能力可能受限,需适应较慢的节奏2️⃣外企特点:标准化流程,注重专业性和合规性,培训体系完善适合人群:喜欢结构化环境、追求国际化视野、擅长系统性思维的人注意:职能分工太细,不能独当一面,创新空间有限3️⃣互联网大厂特点:快节奏、高压力、结果导向,强调效率和执行力适合人群:抗压能力强、学习速度快、渴望快速成长的人注意:加班文化普遍,职业透支严重4️⃣初创公司特点:扁平化管理,一人多岗,机会与风险并存适合人群:灵活、创业心态、愿意接受不确定性的人注意:保障较弱,需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二、选择平台的核心逻辑1️⃣能力适配:你的优势是否匹配平台需求?比如:擅长执行的人在大厂更容易出成绩,而创新型人才可能在初创公司更有发挥空间2️⃣成长势能:这个平台能否让你加速进化?观察:行业前景?系统培训?是否有挑战性项目?是否有优秀的前辈?3️⃣价值共鸣:这里的成功标准是否符合你的追求?思考:你更看重薪资、title、成就感,还是工作生活平衡?三、给职场人的建议:white_check_mark:短期:优先选择能快速提升核心技能的平台:white_check_mark:中期:关注行业前景和平台成长性:white_check_mark:长期:寻找与个人价值观契合的环境最好的平台不是光环最大的,而是能让你的特质产生福利效应的。

2025-07-11 10:08:53      阅读  40      点赞  0

原创如何顺利度过试用期,给新同事留下好印象?

拿到offer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怎么顺利度过试用期,真正在公司站稳脚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今天秃头老王分享下,怎么给新同事留下好印象。 一,入职前需要做什么准备?作为一个老职场人,我特别能理解职场新人刚刚拿到offer时的那种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一边对未来的工作和事业有着无限的憧憬,一边又担心自己无法胜任这份新工作。那拿到offer,准备入职这家公司时,我们应该做什么准备呢?首先,就是要向这家公司展示你的职业化。什么是职业化?如果你是一个独立的工作者,不需要跟这个世界打交道,那你就没有职业化的要求。但只要你需要跟这个世界打交道,就必须跟其他人协作。而职业化就是:你与他人在职场协作的能力和程度。比如你会发现,优秀的人在与他人协作时,都有着良好的协作能力,他们可以很轻松地跟其他人协作,这就是职业化的体现。那么如何让这家公司觉得你非常职业化呢?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入职前,收到offer后,及时跟联系你的HR反馈结果。如果对方除了电话以外,还发了邮件,那么也记得给对方发一封回复邮件。入职前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这个时候跟HR沟通清楚。第二,入职前,可以尝试着多看看新公司的产品和内容。关注公司业务板块内的各个动向和新闻,甚至可以在试用期期间,把你在这个阶段看到的问题、批评和想法都整理起来,然后在入职3个月后,拿着这些整理好的内容去找你的领导,说出你的思考,并针对一些关键性问题,提出你作为一个经营者的具体建议和可执行的方案。第三,如果可以,加入公司前,记得和你团队里的leader加个微信。首先声明,这并不是要你去给对方朋友圈点赞评论什么的,而是通过这个动作,能及时和对方保持联系,你可以在微信中简单做个自我介绍、向对方汇报你的入职动向,后续入职的事情也可以让对方提前告诉你,提高办理入职效率,最主要的是这其实也是你做向上管理的一个快通道。第四,一般情况下,新公司都会给你发一份入职物料准备清单。但我更建议你也手写一份入职清单,把该需要准备的事项都列在上面,入职前一天早上打钩核对,相关物料整理在一个文件夹里即可。最后提醒一点,时刻记住:职场上的任何一件小事都会影响你的职业化。反之,任何一件小事都能体现你的职业化。二、入职时,该如何做自我介绍正常情况下,公司都会有新员工培训会或迎新会,不管你是不是社交恐惧患者,都请你准备一份自我介绍。一份好的自我介绍通常包含基本信息(名字、籍贯)、工作岗位,以及一两个自己的兴趣爱好。举个例子给你参考:大家好,我叫王大卫,来自大熊猫的故乡雅安。我从小就喜欢文学,后来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康巴大学就读四年,熟悉藏区的风土人情。目前我在公司主要负责新媒体宣发推广和线上获客,我特别喜欢用文字和内容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把自己的热爱和工作结合起来,对我而言非常成就感,所以我也特别希望和同事们一起合作,把这份工作做好。我平时很喜欢健身,运动给我带来了很多好处,比如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心态,情绪也比较稳定。如果大家也爱运动,欢迎一起组队。谢谢大家。很多小伙伴可能会觉得,把事情做好就行了,这种花拳绣腿的事情就别浪费时间了,其实我觉得,越是能展现你自己的地方,越值得你用心准备,哪怕只是某一次会议的发言,某一次偶然的交谈。作为一个职场新人,自我介绍其实是别人最快最直接了解和认识你的方式之一。认真对待自我介绍,这是让别人认识你的第一步。

2025-06-12 10:29:59      阅读  57      点赞  0

原创好工作没有固定模型: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好工作

五年前找我辅导提升产品管理能力的一个学员最近重新找到我,他说自己按照我的建议达到了自己曾经想要的东西,如今面临新的情况,需要重新决策。市面上工作机会并不太多,但是对他来说也不算少,在选择上他难以下决定,总想找到一个自己最心仪的好工作。选择多了,容易迷茫,于是他希望我给他出主意。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其实,别人眼中的好工作,对你而言未必是。我教你如何做选择,内核是如何认识自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无数人盲目追逐他人眼中的“成功模板”,最终却陷入迷茫与痛苦之中。而那些敢于寻找属于自己道路的人,反而收获了真正的幸成就。我给他先讲了一个故事。考公上岸,这是现在很多年龄还在“范围”内的人的一个比较优秀的选择。这个曾经被称为“铁饭碗”的职业,因为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一度被视为“香饽饽”。然而公务员这份职业,在十年前左右甚至沦落到被不少家庭不在政界的精英不屑于去选的。因为当时有更好的选择。然而现在时过境迁,公务员又成了非常热门的职业选择。2023年,全国公务员报考人数突破500万,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其中,很多人并非真心向往这份工作,而是在家庭的期望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选择报考。问题是,这个职业是你自己想要的吗?有一位李姓学员就是这样的例子,他2024年毕业于一985的计算机专业,凭借着出色的专业能力,原本可以在互联网行业大展拳脚。大学期间,他就主导开发过校园生活类小程序,收获了同学们好评,还因此获得了知名互联网企业抛来的高薪offer。但是,在父母“公务员工作安稳,一辈子不用愁”的强烈要求下,他放弃了互联网offer,选择了考公。经过多次努力,他终于考上了家乡的一个公务员岗位。但入职后,他每天面对大量繁琐的行政事务,曾经对编程的热情逐渐消失。有一次,单位需要制作一个简单的数据统计系统,他主动请缨,却因工作流程繁琐,审批环节过多,最终项目被搁置,这让他深感挫败。工作的枯燥和压抑让他痛苦不堪。相比之下,他同宿舍的王姓同学毕业后毅然投身互联网公司。大厂很卷,连续几个月加班到凌晨,只为优化产品功能。尽管工作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但他在创新与拼搏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后来,他们的产品获得了市场认可,不仅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李姓同学和王姓同学聊天后知道了这些事情,非常羡慕,甚至嫉妒。等等,我让李姓同学停下来好好想想,面对长时间加班,你真的能接受吗?我们很难既要又要,往往只能做出一个“相对”适合的选择。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上,同样如此。如今,“城市生活”被视为现代、时尚、成功的象征,高楼大厦、繁华商圈、便捷的交通,吸引着无数年轻人涌入大城市。但有些人却在这样的环境中迷失了自我。大学毕业后怀揣着梦想留在北京的北漂,每天挤着拥挤的地铁,加班到深夜,过着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陈姓女生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市场部做策划,为了一个方案,常常连续几天熬夜修改,精神高度紧张。虽然表面上光鲜亮丽,但内心却充满了焦虑和孤独。有一次,她在加班时突然晕倒,被同事送到医院,醒来后她才意识到自己一直忽略了身体和内心的需求。经过几年的打拼,她终于明白,这种生活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于是,她回到了家乡的小城,加盟了一家咖啡。虽然收入不如在北京时高,但她能够陪伴家人。现在的她,很开心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好不容易考到了北京,似乎应该完成阶级跃迁才对,怎么又回老家了?这难道不代表着孩子需要重新经历一次从小镇考到一线大城市的艰辛吗。这些问题始终存在。但是“问题”在于怎么看待问题。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每个人的目的地都不一样。我们不能盲目地跟随他人的脚步,被外界的标准和评价所左右。村上春树在30岁之前,他经营着一家爵士乐酒吧,生活平淡但也忙碌。在周围人看来,这或许是一份不错的营生。然而,在某个瞬间,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内心对写作的渴望。为了追逐这个梦想,他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在完成酒吧工作后,还要继续修改稿件到深夜。尽管这条道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他坚持走了下来。他的成功,源于对自我的清晰认知和对内心声音的勇敢追寻。我们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价值观,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没有什么工作是“固定模型”,一定是最好的。所以,不妨在寻找工作或者决策之前,先把关于自己的点滴梳理一下。1.工作上你绝对不能接受的点是什么。符合这些点的,全部淘汰,即使其他条件特别好。2.你知道自己最追寻的是什么吗?如果知道,那么找工作最好可以有助于“靠近”这个目标。如果自己不清楚要什么,那么如果工作可以保持一个可能的开放性,是更好的。3.你的兴趣是什么?如果工作能接近你的兴趣,那是更好的选择。4.你的特长是什么?注意,特长和兴趣可能不是一回事。如果工作可以利用上你的特长,那是更好的选择。基于以上问题的大答案,你再去做选择。这样下来可能是更好的。——————————————————————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欢迎“点赞”、“收藏”加深记忆!也欢迎将文章分享朋友圈,让更多小伙伴一起交流成长,我们评论区见!

2025-06-09 13:21:27      阅读  239      点赞  0

  • 1
  • 2
  • 3
  • 4
  • 5
  • 6
  • 41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