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简历制作 英文简历制作 简历技巧 简历排版 简历投递 求职信
海投简历没有反馈怎么办?

求职第一步不是写简历,而是筛选公司!当我们尝试用某种方法去做一件事情时不断得到负面反馈,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反思重新出发而不是继续在错误的方向上奔跑。 海投简历最大的问题在于一稿多投,纵然你寻找的都是某一类岗位,但是不同的公司在岗位职责上也会有差别,业务类型和业务侧重点不同,用同样一份简历是很难做到普适性的。 换句话来说:你是想写一份简历海投100家公司最后入围面试寥寥无几、战线拉长到自己怀疑人生,还是高效精准的为每一家心仪公司认真准备,最后手握多个offer成为人生赢家呢? 我们既然已经离开校园,加入职场,就必须改变学生思维,学会使用结果对行为进行评价,说得赤裸裸一些,开公司都是以赚钱为目的的,对于员工都是只认功劳不认苦劳,同样的道理,投简历都是以最终获得面试机会为目的的。 有同学对我抱怨:“我海投简历也是希望给自己多争取一些机会,投得多才更有可能得到回应呀,如果就投那么几家,万一不要我那不是浪费时间嘛”。 这里我必须要纠正部分同学的这个错误观点,我们投简历是为了高效求职,而不是买彩票撞大运,你千篇一律的简历如何能够叩开心怡公司的大门呢?换一个角度来理解,如果你随随便便敷衍制作的简历都能得到面试邀约,那反过来也说明这样的公司不值得你加入。 所以我才说:“求职第一步不是写简历,而是筛选公司!” 找工作三部曲:1、评估能力,明确自己能做什么。2、评估兴趣,明确自己想做什么。3、评估行业,明确行业发展趋势。 寻找这三要素的有机结合点,逐步缩小筛选范围圈,不要忘记你自己的一些客观需求,比如工作城市、工资水平、交通情况…… 经过这么一轮筛选,基本能够把备选公司控制在50家之内,现在就需要你逐个研究对应岗位要求了,也就是研读JD。 JD该怎么研读,我们举个金融行业的实习招聘来做说明: 拿到JD第一步标注重点(红线部分),提炼出该岗位的关键要求并进一步细化,据此,列出如下表格:  看了这个表,你是不是对于该岗位究竟在意什么,希望你具备哪些素质,你可以如何结合自身的经历及优势去准备面试都清晰了很多呢? 兵法有云:“先胜后战”,如果完全不符合要求我们只是想着撞大运去投递无非就是充当炮灰,反复如此也会信心受挫,怀疑自己。 好了,公司也筛选出来了,现在就到了制作简历的环节。大到治理国家,讲究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我们制作简历也应该“投其所好”。 这里给大家介绍撰写简历非常实用的一个法则——STAR法则,即每一段经历都可以分解为Situation,Task,Action,Result四个部分。根据这4个因素来充分挖掘自己的经历,力求将其写得出彩。 1)Star法则1:阐述任务背景(Situation)描述该项工作所处的背景环境和所处的情况,突出项目重要性和困难程度。例如某个项目策划方案只有3天的完成时间,但是工作量十分巨大;再如从来没有学过金融相关知识,但为了转行金融,一次性报考了6门CPA考试等等。项目出现了一个问题,该问题是如何产生的,这个环节是在为后续所做的事情、产生的结果埋下伏笔,留有悬念。如果担任一个职位或者一个连续性项目,背景一般只提及一次即可,如果背景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可以一笔带过或省略。2)Star法则2:描述工作内容(Task)描述你的工作职责,内容,流程是什么,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例如管理10人团队,策划一场学院公益讲座;完成电器行业研究分析的日报,并编写团队推文;负责公司产品运营,提升产品新增用户的数量和现存用户的活跃度。这个环节可以与第一部分合并在一起写,优先排序与岗位职责相关性更大的内容。3)Star法则3:所采取的行动(Action)描述面对工作任务你所采取的行动,突出你创新解决方案。为了增加用户数据,你策划了刷屏文案等等;为了撰写研究报告,你使用wind获取数据,并使用Matlab进行数据分析;为了让这个讲座举办好,你调动了5家媒体宣传,邀请到了某公司的总经理发言。4)Star法则4:最终的结果(Result)描述在你的行动下所实现的结果,重点可以突出一下与众不同的地方以及你的贡献。例如讲座参与人数达到200人,主办方收到150封简历;用户在2个月的时间增加5万,同比增速300%,文章曝光次数达20万次;根据数据拟合得出其在未来2个年度的营收和利润情况,报告阅读量达到2000次。 必须说明的是,STAR的几个元素为了语言的简洁和严谨,往往一个句子里会涉及多个元素,如果你是一位还在高校的学生,学生活动经历和实习经历是求职中非常核心的地方。 HR评价一份简历的好坏不是看设计得是否华丽,那些网络上花花绿绿的简历如果不是应聘设计岗位通常都会被HR丢弃在一边,为什么? 大家都玩过一款叫“连连看”的游戏吧,这个游戏的核心就是快速寻找相同方框将其连接起来,简而言之,寻找匹配度。HR在看简历的时候也是在努力寻找你简历当中的关键信息及岗位要求之间的匹配度,如果你弄一个反常规的简历,这无疑增加了HR信息抓取的难度,你都不让HR好过,HR怎么会让你好过呢? 什么样的简历能够让HR快速抓取到关键信息呢?客观数字!一些同学生怕企业不录用他,用一大段话把自己夸得天花乱坠,往往会适得其反。实际上,HR打开简历第一件事儿就是找数字。运用数字比用语言去渲染自己做得多么突出有说服力很多,比如:  撰写简历,要学会“包装”。所谓“包装”,不是抛开实际一顿狂吹,而是要学会使用专业术语去描述经历。唯有专业,才能让用人单位感觉你是“圈内人”,才更容易让HR相信你可以胜任这份工作。 

2023-05-16 19:38:36      阅读  166      点赞  0

本科生如何写个人简历?

本科生写简历最大的困扰是缺乏工作经验:问这个问题的同学,你无非是觉得自己成绩不好、没有实习、没有当社团领袖。但是除了这些,简历就一无可写了吗?未必。一、成绩不好怎么办?我有个学长,市场营销专业,他大学四年一个奖学金都没拿,自己的专业课都是80左右的成绩,但是他偏偏想进入最看重候选人学习成绩的咨询行业。麦肯锡直接把要求有卓越的学术成果写在自己的招聘JD上!怎么办?他正好选修了一些公选课,这些公选课稍微水一点,考试基本是以论文的形式提交,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并且跟老师保持积极的沟通,就比较容易拿高分,结果学长这几门公选课统统拿了90分以上,于是这几门课及成绩就被他写在了简历上。他那一年斩获了Bain的暑期实习offer!有的同学问,简历能不能造假?肯定是不行的,任何一家企业都不欢迎一个不诚信的人,不要抱有这种侥幸心理,但是一张A4纸的简历属于你的地盘,你可以选择放什么,不放什么。举学长的例子是想说明,哪怕GPA不高,你总可以找到一些证据证明你的学习能力。你和同班的学霸一样参加高考上了同一所大学,你们的学习能力并没有本质的差距,GPA不高,你有没有短时间内掌握一个技能的经历呢,比如2天就学会了PS,一周备考通过证券从业资格,考驾照4科都是一次性通过等等,类似的例子肯定有,当然根据你申请的岗位,你可以优先放与岗位契合的相关证据。  二、没有实习经历怎么办?我表妹墨尔本大学数学类专业本科,快求职时她说自己毫无实习经历,一来是课业负担非常繁重,实在无暇外出实习,二来在墨尔本当地实习也不太好找,现在拿着空荡荡的简历不知如何是好。是的,现在很多企业都很重视实习经历,那你实在没有,能咋办呢?继续挖掘呗……实习经历没有,项目/比赛经历有吗?她说也没参加过这么比赛,我一脸黑线,最后拿出了我的杀手锏:既然时间都被课业占据了,课程里面总有一些项目需要做吧?老师总有留作业吧?这下有了……于是在一番盘根问底的拉锯战中,根据她想申请的数据分析或衍生品估值方向,我们总结出了以下项目经历: 真的还是很匹配的呀有没有!在项目描述中,你应该重点突出你的角色,你起到的作用,具体工作内容,你通过何种努力,取得的哪些可量化结果。除了专业课的课程内容,自己在校外参加的一些与求职岗位相关的课程项目也是可以写上来的。比如东北大学的一位同学是非商科专业的,他在求职金融行业时把唯一一段相关经历,在校外参加的证券投资分析训练营写上来了,也ok。  三、没有社团经历怎么办?社团经历下面可以写在任何组织的任职,班级、团委、学生会、社团、校外组织等等,如果你真的没有参加过任何学生组织,没有做过任何兼职,没有担任过任何职务(你真的是把独善其身做到了极致啊兄dei:)!那么,参与过的集体活动、志愿者服务经历、比赛也都可以在这里描述的。大学四年,我们总有一些被强制参加的集体活动吧哈哈哈,此时派上用场了!在描述时,突出自己的角色(实在没觉得写核心成员可还行?)+具体的活动+通过什么努力(连续N天的线上线下宣传、对N家店铺的走访、对N名留守儿童的慰问)+取得了怎样的可量化结果(吸引了N支队伍参赛、形成了N字的调研报告、获得了XX奖项)等等……当年我就把我们辅导员组织的、强制全班同学帮忙推广转发以及去听的一场金融讲座写上了简历……然后我室友是宿舍长,她也把这段经历写上了简历:宿舍四个人的平均成绩都在全班top20%,皆获得过校级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在她的带领下,宿舍被评选为XX大学校级十佳文明宿舍当时我们都笑傻了,但其实完全没毛病啊!还有一个同学,他唯一参加的一份课外活动是海外志愿者项目,他自己觉得比较水,没做太多的事情,但是你只要稍加提炼,还是可以写在简历上面的嘛你看,领导力、创新力、做的事情、取得的结果全都有了。你说大学一片空白,能怪谁呢?还不是怪自己太宅……但是事已至此,该回忆回忆,该挖掘挖掘,做一回自己的灵魂导师吧。说到这里还不会写?直接打开智能简历工具——职徒简历。使用里面的零经验小白模板,里面的撰写提示、案例和AI打分还有中英互译等黑科技!!就仿佛是在制作过程有一位导师在手把手带着你完成,完全不必再有任何的担心。

2023-05-28 18:57:24      阅读  161      点赞  0

HR如何看待三无简历?

如何看待三无简历?HR可能……是看不到吧。 无高绩点、无实习经历、无社团学生会经历的学生不好找工作确实是事实,如果这样都能轻松找到超棒的工作,那么对那些牺牲娱乐时间勤奋刷绩点做实习实践的同学是不是不公平呢? 考虑到招聘成本,尤其很多通过网申系统招聘的企业,更是会直接设置关键词pass掉那些不符合基本门槛的简历,所以三无简历可能压根就没机会让HR审阅。 那么三无简历是不是没救了呢?关于三无,其实有两种可能性,下面分别来分析。 一、真三无 这就要看你的预期是什么了?如果只求找一份糊口的工作,那肯定是可以的。 比如一线销售,真正的销售能手都是干出来的而不是学出来的,所以几乎不设置入职门槛,通过大量招聘在实际工作中优胜劣汰,这里顺便提一句,优秀的销售其实并不是每天光打满鸡血就能成功的,反而是需要不断总结不断思考的,所以一个好的销售是非常难得,招进来10个最后能发掘出一个有销售天赋的人就足以覆盖掉这批次的招聘成本。 那好,同学你说你不喜欢做销售,还是想做一些有行业壁垒的工作,那么就必须要本质上提升自己的能力,使之符合岗位要求,如果本身能力不足,还想通过单纯修改简历混进去,操作性几乎为0,HR的主要职责就是衡量候选人和岗位之间的匹配度。 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呢?既然我们已经明确了自己目标,那么就要开始着手执行,同学已经面临就业,我不建议待业学习,目前的情况比较适合先就业再择业,利用下班的时间给自己安排学习任务(大学欠下来的债终归是要还的啊),对照一下理想岗位的工作要求来逐步查缺补漏。 最后就是不能眼高手低,有时候面对自身差距和理想目标差距过大的时候不要轻言放弃,可以考虑曲线救国,比如先切入同行业的中小公司,在工作之中提升自己的实务能力,这样下一次你的简历就会变得更加充实饱满了。  二、假三无 所谓假三无就是指虽然成绩和相关实习经历惨不忍睹,但是自身有其他的亮点比较突出,比如乐器、画画等技能或者哪怕游戏玩得特别好,这些亮点都可以结合到工作上进行匹配。 就说玩游戏这一点吧,玩得好是不是只能当主播呢?不一定,游戏玩得好代表头脑灵活,反应敏锐,身边有开私募的朋友招交易员其中一条就是游戏玩得好加分。 另外就是不懂得合理包装自己,有一些经历但是无法和工作需求建立联系,这就是有料但不会展现,现在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酒没那么香就更应该下足自我营销的工夫了,换位思考一下,你如果是HR你是希望看到一个主动展现亮点的简历还是密密麻麻让你费尽脑细胞找关键词的简历?为HR减轻工作负担,那么你被选中的概率就大大提升了。 关于如何写一优秀的简历,可以参考我这篇回答:如何写出一份优秀的个人简历? 对于喜欢偷懒的同学,你只管负责提升能力和丰富经历,如何更好呈现的任务交给它就好: 再次强调,只有从根本上符合岗位要求才能最终决胜职场,哪怕职徒简历这样的智能简历工具也只是帮你提升效率,并非能无米生炊,祝愿所有同学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2023-05-15 12:03:40      阅读  121      点赞  0

三流大学和一流大学学生的简历有什么区别?

请注意,不是三流大学的学生不想好好写简历,而是根本就没有东西可写。简历再漂亮也只是外衣,HR审核简历的核心原则永远是岗位匹配度。所以三流大学和一流大学学生的简历最大的区别其实就是学历本身。卡学历这件事是客观存在的,诚然,三流大学里确实有综合素质不错的学生,但是从招聘的角度出发,是会衡量筛选成本的。一流大学出人才的概率更大,那么直接从里面招不就更省事嘛,反正目前的就业市场也是毕业生供过于求的局面。 那么对于三流大学的学生而言,是不是人生失去希望,自暴自弃好了呢? 当然不是,但是我们要重新梳理一下努力的方向,单纯美化简历无法改变三流大学学历的客观事实。 而且这里要重申一下,三流大学的学生≠三流学生。 学历只代表过去,改变要从未来着手,作为三流大学的学生,首先要盘点自己的相对优势,为自己重新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光有目标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规划一个可以落地的执行方案,这个方案要细化到每一年、每个月甚至每一天,根据工作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查缺补漏,定期盘点自己和目标的差距。 举个真实案例,昨天刚好有一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同学很困惑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前来交流。  首先我们要盘点一下自己已有的优势,优势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或者性格外向很擅长组织活动这些能力,还包括父母以及周边亲朋好友的资源,他们是否在某个行业有比较深厚的积累,如果有要大胆使用。 如果没有也没关系,密切关注各大公司的校招,三流大学的校园宣讲会没有一流大学那么丰富,这就需要我们主动搜集资料,防止信息不对称,现在互联网很发达,区别就在于是否用心了。  如果有自己的想法,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之后,就要着手执行,毕竟光看知乎是无法缩短自身差距的。  对照企业招聘需求来补足自身的差距,一步一步朝着目标靠近,过程是艰苦的,付出也是必须的,否则如何在竞争中和一流大学的学生抗衡呢? 最后就是不能眼高手低,有时候面对自身差距和理想目标差距过大的时候不要轻言放弃,可以考虑曲线救国,比如先切入同行业的中小公司,在工作之中提升自己的实务能力,等下一次跳槽的时候用工作成绩证明自己,学历的不足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2023-05-09 20:49:21      阅读  175      点赞  0

  • 1
  • 2
  • 3
  • 4
  • 5
  • 6
  • 9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