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刚收到一条学员评价
恭喜您成为职徒简历推广大使!请选择激励模式
确认
小朋友们不就是想看我们投行狗自爆年薪吗?
怎么各位前辈们都这么谦虚,说了一大堆平均值,就是不提自己的钱袋子?
那我来爆料一下吧。
作为一个在国内投行从业6年的老投行狗,应该是满足了题主“工作5年以上”这个前提。
关于收入,我分几个点来说,每一点都有具体数字,满足小朋友好奇心的同时,顺便提醒大家在择业时注意考虑的点。
1、大型券商投行部,并非券商越大,收入越高
要明白一点,中国投行无论是机构还是从业者都是有牌照门槛的,即所谓的保荐机构和保荐人。全国只有几十家机构可以做这赚钱的上市发行的保荐人业务(投行业务),并非充分竞争的市场,这使得中国投行的收费有牌照和垄断的溢价。越大的投行,其平台和牌照优势越明显。
这对从业者的收入来说有什么影响呢?举个例子,假如我目前在三中一华(中金中信中信建投和华泰联合)之外的投行做债券融资业务,工资+年终奖+项目奖金能拿到200w,中信证券要挖我过去,收入上会打个 7折。
你想,这不扯淡吗?人家挖人都是加薪,中信这降薪,也敢挖人?
当然敢,去了中信,虽然收入少了些,但总体工作会轻松很多,只需要带团队,没有啥承揽压力,因为中信存量客户已经够吃了。作为一个30来岁的已婚中年男人,我还是愿意考虑考虑的。毕竟身体有点吃不消,另外每年出差200天,老婆也要闹离婚了……
据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并非越大的平台收入越高,越大的平台对于个人的依赖越小,你今天能做这些业务,有这么多收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在这个平台上,而不是因为你是谁,你走了,对公司影响不大。反之,小平台对于有能力有资源的个人依赖程度会更高,所以大家经常会看到有的在大券商干了几年被挖去小券商薪水翻番(这一点在行业研究员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经常大券商的新财富团队小朋友跳槽去小券商都能做行业首席了)。
所以大家在择业时,可以综合考虑平台大小和收入水平,在考虑收入时,记得不要只盯着钱,承担的压力也是需要斟酌的。
2、投行似创业,个人收入与人均创收密切相关
投行其实跟创业很像,很多时候就是公司给你一个品牌,能赚多少钱跟你能创造多少业绩密切相关,很强调人均创收的概念。
有时候你发现,同样是不错的券商,同一年份,收入差距很大;同一家券商,同一年份,收入差距也可能很大。
上个月几个干同行的同学坐在一起吐槽:
同学A:工作5年多,在中信证券干上vp,19年的月薪4.5-5w之间,年终奖100w出头;
银河证券的同学B表示震惊:这得做多少项目啊,是不是天天加班熬夜呀?
同学A吐槽说:可不是嘛,19年一年飞了90来次!
同学B:那没有我们辛苦啊,我们一半时间都在飞啊!
同学A:那你们收入也不会太差吧?
同学B:没项目的时候就是0,项目多的团队也就你们的一半。银河项目太少了,承揽压力极大。
所以,在择业的时候,如果很在乎收入水平,你不能光看券商的名气,也得看项目资源和人均创收情况。比如我司虽然名气不如中信证券,但在这块业务上的人均创收更多,因此收入不比中信低;银河证券,看名气也算是大券商,但强的是经纪业务,投行业务上还是后进生,项目资源短缺,收入上自然上不去,可能还不如某些中型券商。
当然,“投行贵族”中金除外,在收入分配上,中金吃的是大锅饭,看投行的整体收入水平,跟人均创收关系不大。所以有的希望纯靠能力吃饭的人不一定能待惯中金,我在投行精英训练营中带过的第一期学员本科毕业进了中金,呆了两年后就跳槽去买方了,他说还是有变化、拼实力的工作来得更得劲一些。
3、除去极端案例,各头部券商base差异不大
小伙伴们都很在意base水平,其实对于应届生entry level水平来说,除了极端案例,各头部券商差异不会特别大。
极端高,以中金为例,本科生入职Analyst base 33w,研究生入职Associate base45w,SA base 75,VP base90,这些都是远高于内资券商的。从上面第二部分我讲的,中信证券vp 去年base不到60就可以看出,还不如中金的SA base高。
中金之外,其他前十券商base差别不大,比如中信1.8w,国君1.4w,招商1.1w,华泰应该是1.6w,光大1.2w,感谢网友补充国君也是1.8w(以上数据都是行业内熟人交流所得,每一年份可能有所差别,欢迎同行朋友补充)。
base多少不代表最终收入,因为我说了,除了中金吃大锅饭,其他券商还是要看创收情况。
好吧有同学问极端低的案例,银河证券的同学B告诉我,他们8k……
广发证券有点可惜,其实有好几个关系很好的校友在广发,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就先不探讨它了。当然广发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在投行,高悬“合规展业”之剑有多重要,否则钱还没挣着(挣着了也得乖乖吐出来,还有成倍的罚款),人进去了,得不偿失。
4、不同年份之间,差异很大
在投行干活,不一定收入是逐年递增的,金融行业受市场行情影响还是挺大的,比如我今年的收入如果有去年的70%我就已经很满意了。
对了,投行还有个恶心的递延规则,年终奖不是一次性发给你,要分好几年,比如中信是5005递延规则。就比如你今年年终奖100w,今年只能拿50,明后年一毛没有,大后年拿下剩下的50。
恶心坏了吧?但这就是规定,爱干不干。
5、要时刻清醒地认知,你就是个搬砖的
很多想入行的小朋友觉得投行相当高大上,挣得多,光鲜,五星级酒店,头等舱这些标签拼命往上贴,其实这些跟我们关系都不大。要看投行从业者真实的生活,可以看这篇文章:
光说收入,我们的收入跟我们伺候的企业家相比,那是九牛一毛。
那种远在天边的够不上也就算了,有时候近在咫尺的差距会让你更难受。
比如我硕士同学2年半之前从券商营业部辞职卖保险去了,他刚提了一台保时捷卡宴,告诉我,他去年收入将近400w,而且工作强度尚可……
cao,我承认我嫉妒的小火苗蹭蹭燃烧了一晚上,11:40pm才落地出差地,一夜没睡好。
我吭哧吭哧搞了一年,收入也就他一半,还是税前。
我的耳畔回荡着他的话:“等明年老婆生了娃,我就准备在家好好带娃,钱不用太多,每年稳定在 200w即可。”
不说了,继续搬砖去了。
发布时间: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