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收藏
分享
为什么 HR 们那么看重应届生的经验?
Sandy Cao
查看    3344 0

HR看重经验吗?看重。

在你去找实习或者求职时,毫无相关实习/项目经历,容易悲剧吗?容易。

这幅简单粗暴的图就是很多零经验小白在求职时遇到的困境。

顶尖公司十分重视候选人的实习和项目经历,也会在面试中通过各种问题深入挖掘你的经历。这是他们写在招聘广告中的公开信息,毫不隐晦。

很多国际知名公司甚至认为,相关经验比学历都要重要很多!

IBM首席执行官Ginni Rometty认为,“对于许多岗位而言,专业培训课程和相关工作经历远比一纸文书来得有价值得多!公司将招聘经验和能力最适合某个职位的人,而这个适合的人可能就刚好有本科学位,或者没有本科学位。”


谷歌人事高级副总裁拉兹洛·波克(Lazlo Bock)一度表示,“作为招聘的标准,总平均成绩(GPA)和测试成绩都毫无价值……我们发现它们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美国权威网站(http://Internships.com)对几千家雇主进行了调查,最后得出了结论:

雇主在筛选候选人时,最看重的是面试表现和相关实习经验,GPA和学校背景的重要程度远低于前两项!


*Internships.com

企业为什么那么看重相关经验(实习/项目经历)?

有无相关经历的应届生在至少3个地方会有明显差异。

1、工作上手的速度。

如果你误以为进公司是来学习东西的,就大错特错了。大部分企业招募你是希望来了之后你可以直接上手帮忙做事情。尤其是实习生,大部分实习生实习期都在1-3个月之间,如果你来了之后不能马上上手做事情而是等着公司耗费时间来培训你,可能刚把你带出来你就要拍拍屁股走人了,那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划算”的。

2、稳定性和靠谱程度。

有过相关经验的候选人不会对行业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真正落实到工作中不容易眼高手低。

闺蜜是某金融名企HR,上周末吃饭的时候,她很无奈地跟我说:

“现在很多大学生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啊,很多过来面试的人牛气冲天,有股蜜汁自信,放佛世界就在自己的脚下,非最好的部门不去。可是明明自己的火候又还没到啊!例如最近有个学历背景看起来还不错的同学来面试我们投行部,自我介绍洋洋洒洒,个人经历侃侃而谈,但是当我让他谈谈对最近非常有名的两个并购案例的看法时,他便开始顾左右而言他,想蒙混过关;在我的再三追问之下,他招架不住说,平时学习和学生工作太忙,没有花很多时间去关注这些新闻。但是说自己的学习能力很强,一定会很快上手。

其实像他这样的学生太多了,以为学好了课本那点理论知识就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了,就能对工作实务信手拈来了。可是如果他对这个行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都不关注,没有兴趣予以分析,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都没有想提前一窥风采的冲动,我不得不怀疑他是真的热爱这个行业还是狭隘地被一些岗位光鲜的外表、传说中的高薪所吸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宁可招募一个拥有几份实习经历的本科生,也不愿意招募“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研究生,来了之后会水土不服!”


3、工作习惯和职业素养。

有过相关经验的同学往往工作习惯和职业素养更好。

在前公司帮投行部同事招募过一名非常令人满意的实习生。

听同事讲,每次交给她的工作,她总能超预期完成。比如让她在明晚之前把底稿交上来,她一定会在今晚就加班加点出一份,留给上司审阅批注的时间,然后在明天中午把修改版本又提交上去;比如让她帮领导写一份活动开幕致辞,她不仅写好,修改校对好,还主动排版打印好,剪裁成方便的手持稿交给领导;比如她将实习中常见的一些事务性工作都总结成经验贴,最后编制成一份可读性很强的实习生手册,说要留给之后的实习生,这样不仅能帮助正职同事节约培训实习生的时间,也能帮助实习生快速上手,减少刚来业务不熟,又不好意思开口问的尴尬……

而这些超预期的表现,大半都得益于她过往的实习经历和总结。

并不是说没有经验的同学就一定比有经验的同学差,只不过对于企业来说,招募后者的风险要远远低于前者,所以才出现了本题的情况,“HR(实际上是用人部门)非常看重应届生的经验”。

但凡事都有第一次,我们每个人都是从没经验走向有经验,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愿意在我们还是一个零经验小白时就给我们实习或工作机会的企业。

作为一名小白,找实习或找工作有没有什么靠谱渠道呢?首先,最靠谱的渠道我会请你联系直系学长学姐,熟人推荐足够让你通过大部分企业的简历关,如果刚好有合适合意的实习,那么通过内部推荐的方式是最高效的。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渠道呢?

1、校园宣讲会

不要觉得只有正式应聘才需要去听宣讲会哦,只要是在你们学校开宣讲会的企业,基本上对于该校学生都青睐有加,而且校园全职招聘的同时也会有实习岗位放出,值得多多关注。

校园宣讲会的优势自不必多说,除了能够近距离了解目标企业,还能直接进行简历投递,但是缺点在于宣讲会所选院校有限,无法覆盖所有同学,一个城市可能就选1~2所学校进行,甚至按照华东、华南等大区安排宣讲,其他学校的同学如果想要参加可能需要奔波一下了。

校园宣讲会日程一般都会提前公布在各大名企官网上,同学们一定要提前计划好。

2、企业官网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信息都比较透明,大家上了快四年学,对于自己行业内的一些知名公司想必也都耳熟能详,如果到这个时候还不知道自己专业领域都有哪些标杆公司,可要自我反思一下大学是不是光泡妞打游戏去了。

对于这些标杆公司,都会有自己官网,登录一下,找到“实习岗位”或者“实习计划”这个版块,如下图:


具体要求和流程都可以点击相应信息进行了解,很多官网也支持在线申请,也就是直接在官网上按照固定模板填写你的简历,所以官网是非常权威而且重要的一个渠道,同学们一定不要舍本逐末了,一切要以官网为准。

3、各大官方公众号、微博

除了官网,还有各类自媒体,比如公众号、微博等都会推送一些招聘信息或者日程,但是有同学担心自己对心怡的公司关注不全,担心有“漏网之鱼”怎么办?

贴心如我已经给同学们汇总了企业招聘信息,定期更新如同帮你设定了一个求职小闹钟,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搜索【校园职徒】进行关注,对于求职方面有困惑的同学也可以私信留言,都会陆续解答的。

既然要找实习,肯定免不了制作简历,对于从未做过任何实习的同学,简历更是略显经历空白,该如何写才能获得实习机会呢?

别担心,给大家2个小技巧轻松搞定简历制作!

这2个技巧是“量化成果”以及“制造联系”

先看“量化成果”,简历当中都要描述自己的经历,最直观的写法就是把之前的工作或学习成果用数字的形式展现。

数字给人的冲击就是客观,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如果罗列一大堆能力出众的辞藻最终没有转化为结果,那也是会被HR质疑的,一旦质疑就不会再浪费时间,转而看下一份。

比如你之前从事销售工作,那么最简单的摘要写法就是展示你为前东家带来了多少数量和金额的订单,这样的业绩在公司内部以及外部同行中能排在什么位置,直接抛数字远比空洞的“销售能力强”这几个字有说服力

一些同学生怕企业不录用他,用一大段话把自己夸得天花乱坠,往往会适得其反。实际上,HR打开简历第一件事儿就是找数字。运用数字比用语言去渲染自己做得多么突出有说服力很多,也更为客观公正。



还有一个技巧叫做“制造联系”,人都是情感动物,不论公司招聘内容上是否提及,认同公司文化都是十分重要的一点,无法融入团队也是造成离职的重要因素,所以HR在后续面试环节考察候选人的时候也会有这方面的考量。

既然如此,我们直接在简历环节展示给HR我们认同公司文化这一特质就会有一种超预期的加分效果,制造联系通俗来说就是营造一种氛围,让HR知道我们是一伙儿的,具体表现手段就是寻找交集。

最简单的身份就是忠实用户了,比如你求职的公司是卖洗发水的,那我们就说全家都用这个牌子,对产品特性和竞品差异点如数家珍。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哪怕之前真的从来没使用过或者压根没听说过公司的任何产品,只要计划求职这家公司请主动了解一下,这不光是展现我们积极性的好机会也对我们日后开展工作极有益处。


话题
应届生求职

发布时间:2023-06-12

发布
Sandy Cao
擅长金融行业职业规划与求职技巧
相关文章
职场导师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